中位数英文,文献中位数±四分位数表达

  • 四年级英语
  • 2025-08-21

中位数英文?中位数的英文是:median number,但是在数学中并不这么去称呼,直接称之为:Median。中位数又称中值 (又称中值,英语:Median),统计学中的专有名词,是按顺序排列的一组数据中居于中间位置的数,代表一个样本、种群或概率分布中的一个数值,其可将数值集合划分为相等的上下两部分。对于有限的数集,可以通过把所有观察值高低排序后找出正中间的一个作为中位数。如果观察值有偶数个,那么,中位数英文?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文献中位数±四分位数表达

中位数:

简单来说就是

若数字的个数是奇数那么个数+1/2所对应的那个数就是中位数EG:2 5 6 8 7 4 9 中位数是:7+1/2=4 从左数的第4个就是了。

若数字的个数是偶数那么个数/2所对应的那个数+个数/2的商+1所对应的那个数的和的1/2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EG:2 5 4 6 9 8 中位数是:6/2=3 6/2+1=4 也就是(4+6)/2就是中位数了

众数:

一般来说,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就叫这组数据的众数。

例如:1,2,3,3,4的众数是3。

但是,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个数出现次数都是最多的,那么这几个数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例如:1,2,2,3,3,4的众数是2和3。

还有,如果所有数据出现的次数都一样,那么这组数据没有众数。

例如:1,2,3,4,5没有众数。

中位数函数公式

中位数(Median)统计学名词.

将数据排序后,位置在最中间的数值.即将数据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大于该数值,一部分小于该数值.中位数的位置:当样本数为奇数时,中位数=(N+1)/2 ; 当样本数为偶数时,中位数为N/2与1+N/2的均值

与此类似的还有:

四分位数 (Quartitles) 百分位数(Percentile) 十分位数 (Decile)

理性认识: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数序排列,在中间的一个数字(或两个数字的平均值)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中位数的算法:求中位数时,首先要先排序(从小到大),然后计算中位数的序号,分数据为奇数个与偶数个两种来求.

中位数算出来可避免极端数据,代表着数据总体的中等情况.

如果总数个数是奇数的话,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取中间的那个数

如果总数个数是偶数个的话,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取中间那两个数的平均数

在物价涨幅攀升的时候,适当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以及在职职工的工资,有利于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并逐步提高生活质量.但是,只提供一个“平均数”让人心里总是有点不大踏实.一个平均数会掩盖很多的问题,不久前网友还创作了这样的打油诗:“张村有个张千万,隔壁九个穷光蛋,平均起来算一算,人人都是张百万.”对于这样的问题,不是“平均数”的错,也不是统计学的错,统计学中有现成解决的办法,就是计算“中位数”.所谓“中位数”,以一个51人的企业为例,把所有人员年收入从大到小排列,正中间的一位,即第26位的年收入就是这家企业年收入的中位数.打油诗里的“张村”个人财产中位数就是“零”.这个时候平均数不能说明的问题,中位数就说清楚了.

众数(Mode)统计学名词,在统计分布上具有明显集中趋势点的数值,代表数据的一般水平(众数可以不存在或多于一个).

修正定义: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值,就是众数,有时众数在一组数中有好几个.用M表示.

理性理简单的说,就是一组数据中占比例最多的那个数.

用众数代表一组数据,可靠性较差,不过,众数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并且求法简便.在一组数据中,如果个别数据有很大的变动,选择中位数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比较适合.

当数值或被观察者没有明显次序(常发生于非数值性资料)时特别有用,由于可能无法良好定义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例子:{鸡、鸭、鱼、鱼、鸡、鱼}的众数是鱼.

众数算出来是销售最常用的,代表最多的

众数是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两组数据中,都是1,2出现次数最多

所以1,2是众数

众数:

一般来说,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就叫这组数据的众数.

例如:1,2,3,3,4的众数是3.

但是,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个数出现次数都是最多的,那么这几个数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例如:1,2,2,3,3,4的众数是2和3.

还有,如果所有数据出现的次数都一样,那么这组数据没有众数.

例如:1,2,3,4,5没有众数.

在高斯分布中,众数位于峰值.

[编辑本段]语言学

众数,或称复数,是词素的其中一种,在没有双数概念的语言中用于标示多于一个的物件,在有双数概念的语言中表示多于两个的名词数量,在另外某些语言当中,用于标示非一个物件,包括多于一个物件和没有.在许多的语言里,多数的名词都有众数,而另一部份的语言则缺乏,或通常不使用众数,如汉语、日语、越南语等.

有些语言透过外部屈折将名词变为众数,如英语;有些语言则同时透过外部屈折和内部屈折将名词转为众数,如德语、俄语、阿拉伯语;而另有一部份的语言则以黏着词尾来表达复数,如维吾尔语、土耳其语、藏语、匈牙利语等;另有一部分语言以孤立的词素来标明,如汉语、越南语,虽然一般而言汉语和越南语的名词不做单复数之分.

汉语的众数

一般而言,汉语的名词没有单复数之分,人称代词除外,像“我”(单数)和“我们”(复数),不过在一般名词后面加「们」字使名词本身变复数(主要用于指人的时候),还有这个(单数)如果后面改成「些」就会变成众数态的「这些」.虽然不很常见,但这也是可以接受的用法.

虽然汉语一般没有单复数之分,但是汉语具有量词的系统,像「一群绵羊」意味著有许多绵羊.

日语的众数

日语的众数多在词语后加上「たち」(达),例如「子供たち」为「小孩们」,但是多数的名词一般并无此种用法;另外,日语和汉语一样,具有量词的系统.

英语的众数

英语多数名词具有单复数的分别,而部份不可数名词则无单复数分别,一般在名词后面加"-(e)s"即可使名词成为复数,如“book”(书,单数)和“books”(书,复数).

德语的众数

德语和英语一样,多数名词具有单复数之别,而且德语名词有性和格的区别,做为一种屈折语,德语不同性别和格的复数变化也是不同的,在德语的单音节且为阳性或中性的名词中,除了在结尾加"-e"或"-er"以外,若名词含有a、o或u这三个母音,则此三个母音通常须进行变音,a在此些名词的复数形变为ä,o则变为ö,而u则变为ü,如Buch(书,单数,中性)的复数形为Bücher(书,复数);而阴性名词,多在结尾加"-(e)n"变为复数形,而词干通常不变音,如Frau(女人,单数,阴性)的复数形为Frauen(女人,复数). 实际上德语名词复数的变化情况远比这几条规则复杂.一方面是因为德语的标准书面语同时吸收了高地德语和部分低地德语的规则,另一方面也由于德语不断受外来语影响,导致复数变化同时存在几套不同的体系.

一般的德文辞典都会逐个给出名词的复数第一格(主格)形式,因为德文是无法像英文或法文那样,凭有限条语法规则穷尽绝大部分名词变复数的情形的.

中位数英文简写

median

adj. 中值的,中间的;中位数的;在中央的,通过中点的

n. 中值,中位数;

例句:

What could be fairer than using the median income?

有没有比收入中位数更公正的数据呢?

中位数与平均数的区别

后一个是中等家庭收入和平均家庭收入。

前一个是中数和平均数,中数只位于中间的数。

前一个我查的都是这么说,不知道放到你的环境里能否解释通你看看吧

成绩好是看中位数还是平均数

在统计学中,这些术语具有特定的意义。平均数,通常用符号表示为 \(\bar{x}\),是所有数值加总后除以数值个数的结果。它是数据集中最常用的描述性统计量之一,能够提供数据集中心趋势的概览。

中间数,即中位数,是一个数据集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值。如果数据集有偶数个数值,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中位数不受极端值影响,可以作为数据集中心位置的另一个衡量标准。

众数,表示为 \(Mo\),是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当数据集中没有明显集中趋势时,众数可能不存在或者不唯一。众数能够提供数据集中最常见的数值信息。

方差,用 \(\sigma^2\) 或 \(Var(X)\) 表示,衡量的是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方差越大,数据点相对于平均数的波动越大。计算方差时,会考虑每个数值与平均数的差异平方,然后求这些平方的平均值。

标准偏差,用 \(\sigma\) 表示,是方差的平方根,用来度量数据点与平均值之间的偏差。标准偏差比方差更直观,因为它与原始数据的单位相同,便于理解和解释。

这些术语在统计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数据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提供了数据集中心趋势的不同视角,而方差和标准偏差则描述了数据的离散程度。

以上就是中位数英文的全部内容,中位数(Median)统计学名词。将数据排序后,位置在最中间的数值。即将数据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大于该数值,一部分小于该数值。中位数的位置:当样本数为奇数时,(N+1)/2 ; 当样本数为偶数时,N/2与1+N/2的均值 算术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